明升体育m88 > 文学作品 > 探访香溪源
2012十月26

探访香溪源

文/ 向飞

  十几年前,溪之扬扬,可以乐饥,今日,我仍然想见到溪边浣纱的女子。

  香溪不是溪,是一条河。香溪是有源头的,如同香溪在我的记忆里也有源头一样。爷爷年轻时,吆喝着激扬的船工号子在河边给国民党当纤夫,在河边怀着梦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河边成为了造福一方的地方官。我童年时,在河边光着脚丫踩着鹅卵石,爱上了梦幻的桃花鱼,读到了“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和“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等优美的诗句。我大胆承认,写作时所需要的情感多来自于家乡的风土民情,比如端午诗会,比如香溪。可有一天,我躺在床上,问了自己一个问题,香溪的源头在哪里?我茫然了,一个如此了解香溪的人却此刻却觉得香溪是那么的陌生,我骨子里积累起来的那些人文情愫也瞬间没有了源头。你可以想象,无法解答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是多么苦恼。我在这种困惑中迟迟疑疑地站起身来,离开宜昌,换上一身远行的装束,出发了。

  香溪源有二,西源是最著名的源头,位于神秘的神农架林区。我们一行几人下午驱车来到木鱼镇,休整一晚上,第二天继续向香溪源行进。

  香溪之香,源在秀丽。在这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面前,我们已感觉不到舟车劳顿。香溪源头,四面环山,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沟谷中有巨大漂石,为古代冰川遗迹。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从地下泉流涌出的清澈甘甜的香溪源,壮观的瀑布,幽深的曲径,令人发思古之幽情。香溪源水质纯净,含有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饮用甘甜。传说碧绿深潭是炎帝神农氏采药后的洗药池,池水尽得神农百药之精华,受天地日月之灵气。唐代茶圣陆羽把此泉封为天下第十四泉,著名诗人徐迟深为其景其泉所叹,不禁挥毫写下香溪源,成为古今的见证和象征

  相传当年王昭君在溪中洗脸时不慎把一串珍珠掉落溪中,从此溪水一年四季芳香扑鼻。其实香溪源飘香的真正原因是香溪源头的林间百花的奇香所致。一年四季的香溪源都有各色各样的鲜花争芳吐艳,沁人心脾,把香溪源装扮得分外美丽。特别是当桃花盛开的时候,还可以在香溪水中看到一种淡红色的鱼,一闪一闪地荡漾在碧波里,仿佛在与岸上的桃花相媲美,当桃花凋谢时,它也随花消逝。这种鱼被称为桃花鱼。它的学名叫桃花水母。鱼的主体如伞,透明而微带乳白,触手繁多,依长短可分为七极,因伞部收缩及触手的上下运动而浮沉。《明升体育m88》描述:以桃花为生死,质甚微,视之,仅有形,或取著盆中,大如桃花。桃花既尽,则是物亦无矣。而民间传说王昭君在出塞前回乡省亲,正逢香溪两岸桃花开放,临行前昭君弹着琵琶向亲人挥泪告别,桃花也纷纷飘落水中,随着琴声化作桃花鱼。

  在每个季节的窗口,香溪源呈现出不同魅力的风景,伴着优美的传说,香溪源吸引了无数游客到此一游。我无数次品尝过香溪水跑过的绿茶,却是第一次来到香溪源头。香溪源以她远古的爱情,久远的怀想,自然的启示,臊动的遐想谱下一曲心灵的放歌。让我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博大情怀,自然之爱的伟大真谛。当你游览香溪源,不管是溯流而上还是逆流而下的踏着弯弯曲曲、峰回路转的香溪一定能体验心灵的呼唤——你的心会像缠绵的静静的流淌的香溪一样,带给人们无穷尽的美好回忆。

  香溪自然的源清澈淡雅,而香溪人文的源,却波澜壮阔。她甘冽的河水,孕育了历史不能忘记的的才子佳人,香溪之香,也源在人文和精神。

  位于香溪上游的汉明妃王昭君出生地兴山县宝坪村,处于前往神农架的旅游公路边、兴山新老县城之间、香溪两大支流的交汇点。如今,宝坪除了楠木井、娘娘泉、望月楼、浣纱处等遗迹尚存外,还修建了一系列纪念昭君的建筑馆舍,馆内陈列室前矗立着一尊汉白玉雕像,再现了人们心中的王昭君。五洲四海的朋友前来,免不了要品一品楠木井清甜的井水,瞧一瞧关于昭君的文物古籍,吼一把昭君故里的三音歌,还忘不了要与昭君玉体合影留念。


   昭君村最具魅力的无疑的是王昭君的汉白玉塑像。她塑出了昭君的魂魄和神韵。如玉的塑像矗立在青山绿水之间,见证着岁月的轮换。她所体现出的是那种脱俗之美、高洁之美、不畏艰辛的坚毅勤劳之美、智慧之美、以及母性之美。这位十六岁被选入汉宫,受朝廷派遣下嫁匈奴单于,并由此几代人致力于汉匈友好的香溪女子凭着忍耐,牺牲了作为女人一生的幸福。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昭君村的汉白玉塑像来自内蒙古,是昭君娘家赠送给昭君故里的礼物。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青冢”一词,出自对杜诗的一条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而“呼和浩特”在蒙古语里也是青城的意思。笼罩四野的黄昏和风尘漫漫的大漠合为穹庐,什么都可以无情地吞噬,惟独消化不了这一座墓草茸碧的青冢,这青冢在苍茫天地间便格外引人思忖。同时,华夏民族众多的美女里,能进入艺术殿堂的就那么几位,而王昭君,其灵魂似乎切入了这殿堂里的诸多领地:戏曲演之,剧本甚多,久演不衰;画家绘之,塞风与红妆别成境界;音乐奏之,莫说《昭君怨》、《王昭君》之类的琵琶曲了,连本来姓“胡”的琵琶也成了中国的乐器;至于围绕这个女子的诗词、文章和故事,历史上有谁敢与之比肩呢?!“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弄来弄去,竟让后人闹不清这王昭君之外嫁,是幸也还是不幸?呼和浩特市倘无这一座千秋青冢,整个塞北的原野上,不知会失却多少动人的春色呢?!

  一朝远逐呼韩去,遥忆江头捕鲤鱼,苏轼道出了昭君远在匈奴最深处的忧伤。你要知道,香溪河旁的昭君村有漫山遍野的柑橘树,现在正是橘子成熟采摘的季节,小灯笼一个个挂在绿叶掩映的橘树林中,那醉人魂魄的橘香随风而动,扑鼻而来,使人无不感受到昭君村的明媚。昭君村里的楠木井水遗香犹存,昭君村下清澈透明、甘甜可口的香溪河水潺潺流动,晶莹剔透的香溪石在水底清晰可见。河坝里一株株一片片高大繁茂的柳树创造出一片浓荫匝地,幽静怡人的环境。一群群精灵一般的白鹭、红嘴鸥跃起又落下,飞来又飞去,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如果王昭君没有进宫,没有远嫁匈奴单于,然后再嫁给单于的儿子(匈奴特有的风俗,为了防止财产分割),胭脂长寒雪作花,媚眉憔悴没胡沙,而是在这样的一个宁谧的村庄生活,爱上一个健壮帅气的小伙儿;在溪边和闺蜜一起浣纱嬉戏,笑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我相信,这样的生活,幸福指数远远高于在草原上的颠沛流离,以及经营者没有感情和自由的婚姻。无论是青冢、戏曲还是诗歌,都在传达的是昭君的民族大义,可在我心中,我想完全抛开这些文化记录,一直设想着她生活在故乡的乐趣和幸福,因为这是对一个女人的尊重。

  才子佳人同故乡。屈原在香溪歌谣的旋律声中成长,昭君品读着屈原的《橘颂》篇章出落成一个窈窕淑女。他们都饮着来自香溪源的河水,他们都崇拜故乡的太阳,他们都闻山里的橘香,他们都沐浴过家乡的月光,他们都爱着故土上的人民,他们都少年离开家乡一去不返,他们都给故乡增添了无限的殊荣。

  我们从香溪源往下游走,架一叶木舟于峡口过香溪悠悠划入七里峡,七里峡水道狭窄只能容小舟穿行,两岸险峰高耸入云,山岩皱褶处和缝隙间生长出一株株、一丛丛姿态优雅的小树,虬枝枯木间却绽放出片片葱绿,青翠勃然,酷似精致的盆景,树木虽小,但却有参天之势,也极富国画山水之韵味,令人神往,过目难忘。

  今天的乐坪里,山水依旧,气韵如昨。但纪念屈原的设施却简陋得仅一牌坊、一小庙而已。因乐坪里而得名的原屈原乡之地名也已被冠之于原青滩镇的头上了。有关文物、纪念设施都出于方便游客、发展旅游经济的原因,而搬迁到新的县城去了。原来建造在江北老归州(我的故乡)附近最有名的屈原纪念馆也搬到城里去了。如此一来,屈原出生地乐坪里就更显得冷清孤独了。不知道乐坪里的“屈原庙”和“乐坪里”的牌坊会不会搬到青滩或者新县城茅坪去。倘使会搬,那么,“乐坪里”的名字会不会弃之不用或者也名冠它乡呢?

  如今,山里人要往城里奔,小城里的人往大城市跑。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许不失为一种发展的规律。然而,对于一个对当局彻底失望的政治精英,对于一个将生命终结在他乡汨罗的爱国诗人来说,倘使正则灵均地下有知,他一定渴望叶落归根、魂归故里。假如,人的生命结束后真有灵魂在延续。那么,诗人的灵魂一定归隐于故乡的一隅,抑或弥漫于香溪两岸山涧密林,抑或沁浸入家乡的泥土溪水,或许随乡风民俗一起熏染着楚人的后裔……

  也许乐坪里的确属于穷乡僻壤,但穷乡僻壤却不能阻止英才的诞生和成长,亦不能阻止崇敬者的脚步和思想,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一种坚守。作为诗人的同乡,怀着一份愧疚和久违的情怀,我与几位朋友前往拜谒了我们心中的圣殿。

  下船后,我们搭上一辆便车,不到十分钟,乐坪里便立刻展现在眼前,上书“乐坪里”三个大字的高大牌坊立于一片葱笼的柑橘树中,橘树的生机勃勃和牌坊的破旧斑驳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此回望七里峡,我不禁震惊了,蓝天白云下,那苍劲的山岩耸入云端,岩壁垂直而平整,犹如巨釜从天劈下而形成的两半,好似两扇巨大的山门。岩壁上的颜色由灰而褐而红,犹如鲜血喷涌而成。目瞪口呆之余,让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鬼釜般的巧夺天工。抑或心生疑问:这难道是神灵的有意为之吗?

  乐平里还有一个千古之谜,据《归州志·俗尚》载:

  耕牛不加绳索,转环听使,驯如也。凡牛穿鼻,用小横木加绳于右,耕者以右手顺势导之,方无越畔。此乡牛不需绳引。如售至别乡,亦仅三日,自后非用绳不利;如他乡牛入三闾之境,过三日后亦不必引绳,而自然帖服。噫!屈公忠可格天,诚能动物,至今二千余载矣。

  这段文献所记录的就是乐平里“灵牛”现象。传说当年屈原外出赶考,行至一田边时,捆竹简的绳索突然断了,正在耕田的老农见此情景,立即将牛鼻绳借与屈原捆竹简,看到老农耕田没了牛鼻绳,屈原说,今后我们这里耕田就不再用牛鼻绳了。从此,屈原村牛耕田真的就不再用牛鼻绳了。屈原村从外地买来的牛,头三天还要牛鼻绳,三天以后就不再需要了。屈原村里的牛到外地,头三天不需要牛鼻绳,但过了三天后就需要了。多年来,该现象也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有人说与地球磁场有关,也有人说是当地农民诗人多,牛听诗书多了便沾了文气,能听懂主人的口令,但至今,仍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

  乐坪里现在叫屈原村,地势较为开阔平坦,地形好似一个天然的圈椅淌,山脉走向也极有气势,这在中国风水学上被认为是极好的定居地。屈原庙矗立在乐坪里左侧的山坡上的山脊前,绿树环抱,庙前有一棵古树鹤立鸡群,抬眼望去,那遒劲的枝丫在秋风里连一点微微晃动都没有,那里只有静默与孤寂。庙前树下的空地上齐腰深的遍地荒草也已经枯黄。看来平常光顾这里的人极少,只有一位名叫徐正端的古稀老人年年月月守候在此,他是屈原故里骚坛诗社的成员,每每有客人来到,他就不厌其烦地吟诵屈原的诗篇和诗社会员的新作,还要绘声绘色地介绍屈原的生平及其才华与功绩

 

  一进庙门,是一个小小的天井,两旁的厢房一边是徐老的厨房、卧室,一边是会客室兼书房。庙里的正厅中央供奉着屈原高大的汉白玉雕像,他手执竹简,并神凝眉,在风中徐徐前行。我们肃立在像前,耳畔似乎响起夫子的声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处屈原的诞生地,面对着屈原的塑像,《楚辞》的灿烂光芒似乎夹杂着历史的浪涛声再一次闪过思想的海洋。在灵光一闪中,一座新的屈原塑像在我心中诞生:在秋风怒吼的汨罗江上,屈原立于孤舟之上,左手擎杯,右手执笔,仰天长歌……

  厅堂的四壁悬挂着当代名家的墨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西蜀书法名家吴丈蜀先生一气书写了十幅长卷赠给屈原庙,由此可见屈原在书家心中的地位。同伴们在屈原像前鞠躬跪拜并激动地背诵着他的诗篇。我立于书卷前深吸那醉人的墨香,驻足良久,感慨万千却无以言表。历史的画面不停在我脑海里更迭――

  屈原这位天地日月的精灵,十六岁以前一直居住在家乡刻苦攻读,十七岁他才走出香溪游历长江.十九岁时就在组织乐坪里青年抗击犯境之秦军的战斗中一展其非凡军事才华和组织才能。作为楚国贵族的他,二十岁时便应楚怀王之召出山进京当了鄂渚的县丞,二十一岁便升为怀王的左徒,从此开始忙于楚国的内政外交和军事,制定各种法令,推行变法改革.遥想当年,真可谓英雄少年、风流倜傥。

  然而,身处政治斗争的旋涡,一个少年英才本身就遭人嫉妒,何况他的变法又触及了贵族利益呢?上官大夫靳尚,一个想剽窃屈原《宪令》成果的小人,以及令尹子椒、公子子兰、南后郑袖等,仅凭两片薄薄嘴皮吐出的谗言就葬送了屈原的政治生命,二十六岁的屈原被楚怀王罢黜了左徒之职,降为“三闾大夫”,还“命其不得参与朝政”,屈原在造贬期间仍设坛教学办教育,四十四岁时,屈原又被免去“三闾大夫”,放逐江南,直到他怀石自沉于汨罗江,其合纵联合的政治理想最终化为了泡影……五月初五,一个魂断情伤的日子……我不禁在此地写下一首诗歌《寻屈原》:

是微微月光还是栀子花的芳香

将我带回了盛开着九畹兰花的故乡

绿叶素荣中一只蝉 将青黄杂糅的韵味

溶在了自己高洁的叫声中  如林间轻翅的仙灵

悠扬乐音 充盈山毛榉的绿荫

放开歌喉 歌唱着满是绿意的夏季

朦胧的双眼让我想去幽暗的林中隐没

披着一束菖蒲和艾蒿  在自由和诗歌的国度里游荡

我在屈子祠里寻他  斑驳的光影

将秦矛的长度  折射了千年

自由之楚凤 飞不出北方滚滚而来的尘埃

也只能将树蕙百亩的晨露

和哀郢的泪水一起 融入到皓皓之白的湘流里

雄黄酒虽然醇香 饮一口也是南国的凄凉

我在汨罗河畔寻他  在水一方的忠魂

选择天边的云朵 将一块石头的重

种植在岁月的河底  唯有滩声似旧时

醒还醉 醉还醒  笑指沧浪可濯缨

静静地 又静静地来到了他的故里

带那五月的孤忠沉入故乡五月静静的月夜

但丁荷马和魏吉的史诗也在月夜响起

可他们撼不动你悲壮的楚辞

招魂的诡秘  仍然唤起了勤劳的灵牛吗

照面井的清冽  仍映出了读书洞的斑斑苔痕吗

可我看不出是哪种花草在脚旁

什么清香的花挂在树枝上

在温馨的幽暗里,我只能猜想

这个时令该把哪种芬芳

赋予故里的橘树,草丛和林莽

他在诗歌的国度里起舞弄清影

可我仍然没有寻见他的踪影

正如青石板上老人烟斗里的青烟

把诗乡的飘渺留给了我  留给了六月的梅雨季

突然看到了龙舟的旗幡  如满园六月盛开的花

带着棕香的徐徐清风   吹不散端午千年的习俗

原来   有一天因他而叫端午节

有一种花因他而叫端阳花  都已经长根发芽

不用找寻了 华夏儿女的心房里

他被深深地藏了千年

  屈原的悲剧是一个爱国者的悲剧,是一个改革家的悲剧,是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其实,这不仅是屈原的悲剧,也不仅是那个时代所独有的悲剧.这种悲剧历史上一直都在上演着,不知何时方能剧终。倘使屈原魂魄尚在,能否护佑今天的英才呢?当我再次仰望屈子那刚毅的面容,心情沉重,我赶忙步出那空寂沉重的庙堂,环顾这气韵生动的屈原故地,然后将目光投向天际。

  屈原庙基所占之地村民称之为钟堡,后面的山叫天池山。屈原庙对面的山为伏虎山,屈原就出生在伏虎山腰的香炉坪。在香炉坪下面,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出来形成小溪与村中的公路相依,潺潺地流向七里峡,注入香溪。沿溪水而进,屈原幼年读书玩耍的响鼓岩、读书洞等景点依然如昨。读书洞对面的山岩一层一层,犹如摆放整齐的书籍,让人产生无尽的合理想象。其实,对于读书洞来说,还有另一出景致,那就是兴山八大景之一、位于峡口镇的“屈洞含烟”,也是因屈原幼年在那里刻苦读书而得名的。

  不论多么贫瘠与单调,乐坪里,始终是我们精神领域的圣地。但它也的确就是故乡许许多多个普通山村中的一个。无论屈原的思想多么深邃,无论屈原给后世留下多么厚重的文化遗产,他的故乡、他的诞生地却依然是那样一个贫瘠的小山村,朴实而真切,我感到莫名的欣慰。

   香溪,是一条有源头的河流,也是一条溢香的河流,香溪之香是她的发源地神农架原始森林中神秘的的奇花异草散发的自然之香、汉明妃王昭君的美人之香、和屈原所拥有那特有的诗书之香互相交融的历史之香、文化之香、精神之香。这种香永远弥漫于历史的长河和民族的精神空间里,永不消散。

  二零一二年秋于宜昌

文章作者:明升体育m88
本文地址:https://www.xiangfei.org/xiangxiyuan//
版权所有 © 未注明“转载”的博文一律为原创,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

 

4月,幸运地发现了四叶草
4月,幸运地发现了四叶草

酒话连篇
酒话连篇

如果说该片在装纯,可能是你活得太随意
如果说该片在装纯,可能是你活得太随意

《私人定制》影评:一丝致敬的苍凉和一缕情怀的投射
《私人定制》影评:一丝致敬的苍凉和一缕情怀的投射

程序员看母亲节
程序员看母亲节

跟着习主席学传统文化之文明篇:温故而知新
跟着习主席学传统文化之文明篇:温故而知新

 

10 Responses to “探访香溪源”

    1. #1 语录 回复 | 引用 Post:2014-08-08 14:43

      景色太美好了www.yulubaike.com

      [回复]

    1. #2 匿名 回复 | 引用 Post:2013-05-26 15:46

      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回复]

    1. #3 匿名 回复 | 引用 Post:2013-03-19 10:28

      吼一把昭君故里的三音歌,

      [回复]

    1. #4 藏章博客 回复 | 引用 Post:2013-01-06 00:03

      第一次来访您的博客,留下脚印,相互支持,呵呵!~

      [回复]

    1. #5 夏日博客 回复 | 引用 Post:2013-01-03 15:30

      这个地方真美。

      [回复]

    1. #6 唐浚恒 回复 | 引用 Post:2012-11-14 09:36

      难得碰到一个以文化为关注点的独立博客。
      博主的文笔斐然,读之倍觉厚重,似一股历史的沉淀之气。虽未领略过香溪风景,但博主已然令其活灵活现。佩服。

      [回复]

    1. #7 顺子的博客 回复 | 引用 Post:2012-11-09 17:24

      写得太好了,都想自己去了,香溪好地方,独立博客,换个链接吧www.lianfushun.cn

      [回复]

      蒹葭苍苍 回复:

      :smile: 你的博客PR多少?我以前的是4,后来降成了3。

      [回复]

    1. #8 扒哥 回复 | 引用 Post:2012-11-07 15:58

      路过香溪无数次 但是一次都没有去过

      巴东的博友路过了
      更巧的是我也姓向

      [回复]

      蒹葭苍苍 回复:

      很高兴认识你! :smile:

      [回复]

发表评论